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文旅新探|追光到东极抚远:在日出之地遇见鱼米之乡

文旅新探|追光到东极抚远:在日出之地遇见鱼米之乡

2025-07-19 16:11:00 [探索] 来源:诗色影舍站

6月18日,文旅清晨三点多,新探乡傍边国大部分区域还在被月色笼罩时,追光黑龙江省抚远市已享受着向阳的到东地遇照射。抚远市南山公园的极抚见鱼东极阁上,挤满了裹着外套的远日游客。

“快看!文旅太阳出来了!新探乡”跟着一声喝彩,追光所有人举起手机,到东地遇一轮红日从乌苏里江彼岸的极抚见鱼山峦后慢慢升起,金色的远日阳光瞬间洒满整个江面。来自广州的文旅梁先生兴奋地说:“这但是祖国最早看到的日出,太震慑了!新探乡”。追光

“华夏东极”抚远市坐落我国大陆最东端,因每天最早迎来太阳升起也被称为“日出之城”。当旭日跃出江面,霞光染红天边,人们在此许下愿望,这份共同的“追光”体会,让抚远成为拍照爱好者和游览达人的神往之地。

为迎候行将举行的第七届黑龙江省旅行工业开展大会,抚远市正迎来客人、精心预备。抚远市文旅局副局长毕文超介绍,作为黑龙江省第一个承办旅发大会的县级市,抚远市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旅行产品,让游客玩得高兴尽兴。

在抚远市新建的三江自然生态馆,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到几十种淡水鱼和三江区域极端宝贵的动植物标本;在改造后的东极艺术馆,多位我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赫哲族非遗传承人的著作琳琅满目;在乌苏现代农业工业园,先进的农业设备和陈旧的赫哲族民俗文明相交融,让游客参加到“农、文、旅”相交融的共同体会中。

游客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东极阁拍照日出美景。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除了共同的地舆坐标,抚远市还具有“我国淡水鱼之都”的美誉。抚远原名“伊力噶”,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儿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绿色无污染的水域环境为冷水鱼类在此生计繁殖供给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等21科105种鱼类,是我国鲟鳇鱼之乡、大马哈鱼之乡。

清晨四点多,天已彻底亮了。鱼类交易市场“东极鱼市”已是人声鼎沸,60多家鱼行密密麻麻,各色江鱼就地铺开,叫卖声此伏彼起。福鑫鱼行的老板丁艳打包着嘎牙子、江鲤子等不同品种的鲜鱼,预备发往全国各地。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东极鱼市”,顾客在购买鱼品。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没见过这么多品种的江鱼,很惊喜,我预备买一些给家人邮回去。”从北京自驾来到抚远玩耍的王女士说。

抚远的“鱼文明”可追溯至赫哲族“千年渔猎”传统。抚远市三江自然生态馆的展柜里,一件用大马哈鱼皮制成的传统赫哲族鱼皮衣招引了游客的目光——鱼皮通过特别处理后柔软如皮革,用鱼骨磨制的针在上面缝制出精巧的纹样。

馆内的非遗工坊里,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荣正在辅导游客制造鱼皮画。现在,抚远已有上千名手工演员从事鱼皮制品制造,年创收超百万元,陈旧的渔猎文明成为当地文旅工业的新增加点。

王桂荣和学员制造的鱼皮画摆件。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摄。

渔猎文明的印记也深入留在抚远人的舌尖,不少人慕名而来品味鲜嫩江鱼。在抚远市乌苏镇的乌苏里酒家,老板管敬军将新鲜鲤鱼去骨切片,拌上野韭菜、山辣椒等配料,制造传统名菜“刹生鱼”。“这道菜最要害的便是鱼要现杀现做,是各地游客的必点菜。”说话间,一盘晶莹剔透的鱼生现已摆上餐桌,引得门客们纷繁举筷。

从“最早日出”到“最鲜鱼香”,近年来,抚远凭仗其地舆优势与文旅禀赋,要点培养东极参观、界江旅行、休假旅行、体育旅行、研学旅行等旅行产品,着力完善现代旅行业系统。2024年,抚远旅行总人数245.7万人次,同比增加40.7%,旅行归纳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加40.89%。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东极广场,游客在观看日出。新华社发(李拥军摄)。

第七届黑龙江省旅行工业开展大会举行在即,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何大海表明,抚远已做好预备,迎候五湖四海的游客,尽力为全省特征文旅高质量开展奉献抚远力气,书写好“东极答卷”。

从赫哲古韵到文旅新篇,这座每天最早迎候向阳的城市,正在曙光中迎来拂晓、勃发重生。

记者:戴锦镕。

视频:戴锦镕。

海报:徐凯鑫。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联合制造。

(责任编辑:探索)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